2023年9月5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学詹天佑学院22级辅导员孔繁婷和21级学生张宇、庞雪波、陈怡垚来到马元明老师家中进行采访。
马元明是原北方交大副校长,后调任苏州铁道师范学院院长,离休后回到北交大,早期大学生。

在采访过程中,马元明分享了他一生的经历。“那时日本人到处烧杀抢掠,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我亲眼目睹了许多暴行,至今难以忘怀。”

95岁高龄的马元明见证了中国从战乱走向和平的历程。 “我们原本一家六口过得也算是小康生活,后来日本人来了,我们家的房子财产都被掠夺。我的三个兄弟姐妹也在战乱中相继离世。”为躲避战火,马元明被迫离开家乡,随母亲由苏州逃难至上海。在逃亡的路上,他亲眼目睹了日军多次杀害无辜的中国百姓。“日本鬼子对中国人次次都是无端虐杀,年幼的我记得很清楚。”由于这段不愿忘却的经历,马元明曾致信北京抗战纪念馆,希望后人不要遗忘这段惨痛的历史。

到上海后,马元明的母亲在红十字会会长的家里做保姆,他只身一人在旁边的小学读书,当时年仅8岁的他只能住在学校,独自生活。1945年日本投降,马元明在上海的一所教堂里参加高考,成功考入大学。“我考入了东吴大学物理系。那时一起招生的还有上海交通大学,但是我最后还是选择回到苏州。”东吴大学使马元明获得了宝贵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马元明还投身到当时的社会变革中。“我家在经受战乱之后变得不富裕,自然而然就支持了共产党的事业。我参加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他自豪地说。

在当时的华东军政委员会,拥有像马元明这样高等教育背景的知识分子极为稀少。在新中国成立后,马元明积极从事物理科研和教学工作,两次获得“劳动模范”荣誉。“第一次是卓越的教学成果,第二次是研究半导体材料”,他说到这里仍是意气风发。马元明还曾受中央委派担任苏州铁路师范学院院长,并在苏州郊外,从一片400亩的荒地一步步创建了这所高校。现已近百岁的马元明老师仍是北京交通大学一颗闪耀的明珠,他表示,亲历过那段历史的人越来越少,他感到有责任通过自己的讲述,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并铭记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历史和新中国的诞生历程。


马元明寄语青年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真心希望青年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未来有无限的可能,你们要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推动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坚持初心,做正直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采访过后,参访同学纷纷表示不虚此行,在与马元明先生的交谈中,同学们感受到马元明先生为党和国家奉献终身的伟大爱国情怀和对未来前沿科技发展的向往与憧憬,相信同学们在日后的生活实践中,必将在马元明先生的精神感召下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